造不了高端发动机? 日企拆开红旗车, 发现中国早已实现技术突破
- 2025-07-17 20:44:22
- 154
以前一提起国产车,不少人心里总有点打鼓:“样子做得再好看,核心的发动机怕是还得靠进口吧?”
不光是咱们自己人这么想,很多外国人更是带着偏见,觉得中国汽车工业就是 “组装厂”,真要论技术,还得看欧美和日本的老牌车企。
这种想法像层窗户纸,一直没人能彻底捅破,直到红旗 H9 被日本人拆开的那天,大家才发现,原来咱们自己早就造出了好发动机。
说起来这事还挺巧,日本那边前段时间拿红旗 H9 做技术评估,本来可能是想看看这车到底 “水分” 有多大,结果拆开发动机舱一看,当场就愣了:这台让 H9 跑起来又稳又有劲的发动机,居然没贴任何外国牌子,从头到脚都是中国自己造的,技术还相当先进。
消息一传出来,不少国家都觉得不可思议:啥时候中国在发动机上这么牛了?
要知道以前,国际上对中国汽车的印象可太固定了。他们总觉得,中国车企能把车壳子做得高端大气,内饰搞得舒服豪华,但真正的核心部件,像发动机、变速箱这些,肯定得从国外买。
毕竟人家有百年车企,技术积累厚,咱们起步晚,能攒出一辆能开的车就不错了,哪敢想自己造发动机?
但红旗 H9 这事儿一出来,这层偏见算是被彻底打破了。现在国外开始慢慢相信:中国真能造出靠谱的好车。
其实不光是 H9,红旗旗下的车,发动机全都是咱们自己的。就拿大家常见的 H5 来说,低配版用的 1.8T 发动机,高配版用的 2.0T 发动机,没一个是进口的,全是一汽自己研发的。
还有 H7 上那台 3.0 排量的发动机,别看它最初是参考丰田皇冠的技术改的,现在动力早就超过原版了,最大能输出 231 匹马力,同级别车里很少有能比得上的。
H9 上的发动机就更厉害了,是国内第一台批量生产的 “机械增压直喷发动机”。
可能有人听不懂这词儿,说白了就是它不靠额外的涡轮滞后发力,而是直接靠发动机本身带动压缩机往气缸里压空气,动力来得特别快,踩下油门半秒钟就能爆发出最大劲儿。
工程师们还给它装了智能水温控制,油耗降了不少;喷油嘴用了多孔高压设计,油雾打得更细,烧得更干净,不光有劲还耐用。
这一下就突破了好几个国外卡脖子的技术,光核心创新就有五项。
红旗一直有个死规矩:只要国内技术能做到的,核心部件坚决不用进口,所以你开的每一辆红旗车,都是实打实的 “中国芯”。
最近红旗又搞出个大动静 —— 新的 V12 发动机下线了。这玩意儿在汽车圈里可是 “皇冠上的明珠”,公认最难造。
官方说这台发动机最大马力 762 匹,扭矩 1100 牛・米,以后会装在高端豪车和特种车上。
可能有人没概念,这么说吧,以前红旗 L5 上那台 V12 发动机才 400 匹马力,现在直接快翻倍了,而且还是涡轮增压加直喷,技术上跨了一大步。
有人说这台新 V12 跟奔驰的老发动机有点像,这话不全错。早期红旗的 V12 确实参考过奔驰 M120 的设计,毕竟人家那是经典机型。
但现在这台新的,是在咱们自己的平台上优化出来的,工程师们没动缸体缸盖这些核心结构,就靠加涡轮、改喷油技术,硬生生把马力提了这么多。
这本事可不是谁都有的,要知道,奔驰那台 M120 也是 “神车”,加个涡轮就能轻松飙到 600 多匹,而咱们的工程师用类似的思路,把国产 V12 的性能推到了新高度。
不过这台大马力发动机,跟咱们老百姓日常开车关系不大,它主要是给特种车准备的,比如新一代的红旗礼宾车、检阅车,还有那些自重超五吨的防弹车。
这些车看重的不是油耗 而是平顺性、静音效果,还有关键时刻的可靠性。比如遇到意外冲击,发动机能不能继续工作?在重要场合,它得像美国总统座驾的发动机一样,稳稳当当不 “掉链子”。
往大了说,这台发动机更是一种 “实力秀”。国际场合上,两国的礼宾车停在一起,咱们的车带着 760 多匹马力的混动发动机,旁边的可能还不到 700 匹,这细节里藏着的就是工业实力。
就像意大利的礼宾车不用超跑发动机一样,这种发动机从来不是为了家用,而是国家软实力的一部分,告诉世界 “中国能造出顶尖发动机”。
红旗能走到今天,真不是一帆风顺的。以前总有人质疑:“国产发动机靠谱吗?”
研发人员没多说什么,就是闷头干。他们从模仿学习开始,一点点试错,把别人觉得 “不可能” 变成 “可能”。
现在不光发动机自主了,技术还跑到了前面,这背后是多少个日夜的实验,多少回失败后的重来。
他们的努力没白费,现在国外订单慢慢多了,国产汽车出口越来越顺,连日本车企都开始认真考虑跟咱们合作了。
当然了,咱们也得清醒,跟那些百年车企比,咱们还有差距。国际上知道红旗、比亚迪的人还不够多,很多人买东西还是认老牌。
但这次发动机的突破,已经让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国产汽车的潜力。以后只要接着把核心技术搞扎实,把品牌形象做起来,相信会有更多人愿意选中国车。
从被质疑 “造不出好发动机”,到现在用实力让世界刮目相看,红旗的 “中国芯” 不光是给汽车加了劲,更给咱们整个制造业提了气。
这背后藏着的,是中国技术的进步,是研发人员的坚持,更是咱们对 “中国制造” 越来越强的信心。
未来的路还长,但只要接着这么干下去,国产汽车肯定能在世界舞台上越来越耀眼。
- 上一篇:原来排卵期一直都在被误解
- 下一篇:走好网上群众路线百个成绩突出账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