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越来越多老板开始抄写《了凡四训》? 这组财富数据说明一切

  • 2025-07-26 07:13:24
  • 772

因果观:财富不是赚来的,是修来的

最近几年,我发现身边不少做生意的朋友开始手抄《了凡四训》。

一开始我觉得奇怪,现在都是数字化时代了,为什么还要用这种传统方式?直到有位做建材生意的老板告诉我,他不知道从哪听说,然后坚持抄写三年后,公司现金流从负数变成了年利润4百万。我问他:你就是抄写,就行?

他说:那当然不是,一开始是瞎抄写,但抄着抄着,就开始潜移默化去阅读了,一边抄一边读,慢慢受了影响,没多久就照着做。

这让我意识到,这本书里可能藏着现代商业的底层密码。

《了凡四训》的核心是因果观。

书里讲,财富本质是德行的外显。就像农民种地,种子好不好、施肥够不够,决定了收成。企业家的德行就像种子,日常的起心动念、待人接物就是施肥。

比如,有些老板为了压价故意拖欠供应商货款,表面上省了钱,其实消耗了信用,长期来看会失去合作伙伴的信任,反而导致更大的损失。

现在很多搞商业研究的机构认为,具备成长型思维,也就是相信自己能通过努力改变命运的人,中年资产比固定型思维的人高出3.2倍。

这和《了凡四训》里“命由我作”的理念不谋而合。当做生意的商人相信自己可以通过修心改命,而不是依赖运气或投机,他们的决策会更稳健,更容易抓住真正的机会。

不过,这里的因果不是简单的“做善事马上发财”。假如你用投机心态去搞,肯定不行。好像人家去庙里烧香,认为烧了多少钱的高香,菩萨一定保佑。一定能发财一定能逢凶化吉,这是目的性太强的走捷径心态。

为什么要抄写呢?其实相当于润物细无声,就是你通过抄写慢慢理解和信了,也认可了。才会真正起作用。其实多读读看看也是可以,不过现在人世间少,不可能坚持看看这些书。

就像种树需要时间,德行积累也有滞后效应。但是不是不报,善报是一定会有的。

我认识一位做餐饮的老板,疫情期间很艰难,但是他坚持给员工发工资,甚至抵押房产维持运营。因为那些员工很难,他也不忍心,当时很多同行觉得他傻,但疫情后他的员工特别努力,他的店口碑也很快爆发,现在生意一直好的不行。

这其实就是“积善余庆”的真实写照,短期内看是成本,长期却是品牌价值的护城河。老百姓其实很多感受,这个道理不是忽悠人的,是真实不虚的法则。

抄写了凡四训,其实还是改过反思进步的心法

《了凡四训》里有个“改过之法”,讲的是如何通过反省自己的过错来改变命运。这对做生意的人特别重要,因为在高压的商业环境中,人很容易陷入惯性思维,看不到自己的问题。

比如,有些老板习惯了“强势管理”,觉得员工必须绝对服从。但这种模式在90后、00后员工中越来越行不通。

改过,就是反思,做生意的人,如果一意孤行总觉得只有自己是对的,那肯定是不行的。必须常思己过,这样的谦虚当然很难做到,但是做管理不是说,谦虚就没有威信了。而是威信照样有,可是内心很懂得反思。

越谦卑的人,越容易接住财富, 《了凡四训》最后一章讲“谦德之效”,说谦卑的人更容易获得财富和尊重。这听起来有点反常识,毕竟商场如战场,大家都觉得要 进取才能赢。但实际情况是,谦卑的人更能看到自己的不足,更愿意学习和合作。

很多做生意的人,一开始不觉得谦卑有什么用,慢慢地发现生意做的越好越大的人,反而越是低调谦卑,于是自己也会模仿,以前觉得谦卑是示弱,现在发现是智慧。

当你表现出谦卑,客户会觉得更可靠,合作伙伴会更愿意分享资源。就像水往低处流,财富也会流向谦卑的人。

不过,谦卑不是软弱,而是一种内在的力量。

禅修里常说 “空心如镜”,真正的谦卑就像擦净的镜子,不刻意映照,却能照见本相。看似柔和的姿态里藏着山一样的稳定 ,这不是没脾气,是清楚情绪起伏本是虚妄,没必要跟着打转。就像风吹过湖面,有涟漪很正常,但湖底始终是静的。

《易经》谦卦更有意思,“地中有山”,高山藏在地下,不是山矮了,是格局大了能容下这份藏。爻辞说 “谦尊而光”,真正的尊贵正来自这份收敛。

很多人修行总想着 降伏心魔,后来才明白,不用降伏,觉察到它生起的瞬间,它就没力量了。这就像谦卦的智慧,不跟外界较劲,反而能把能量收回来滋养自己。

现在人总把 强势当力量,其实那是外强中干。真正有力量的人,像饱满的稻穗,果实越沉头越低。谦卦六爻皆吉,不是老天爷偏爱,是懂得藏锋的人,自然避开了锋芒毕露的凶险。

其实谦卑是看清了 “我” 的局限,反而获得了更广阔的视角。就像大地啊,它从不炫耀自己承载万物,却成就了所有生长。这种力量,柔中带刚,绵里藏针,是比任何强势都更持久的存在。所以老子说: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刚。

有个生意人说:市场好的时候更要谦卑,因为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。这话也是很务实的谦卑。

——————

财富的本质是心的倒影,抄写《了凡四训》真的能改变命运吗?改变命运的不是抄写这个动作,而是通过抄写带来的觉察和行动。

就像照镜子,镜子本身不会改变你,但能让你看到需要调整的地方。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,做生意需要的不是更多的技巧,而是回到商业的本质——为社会创造价值。

《了凡四训》就像一把钥匙,帮助我们打开内心的智慧,让财富成为德行的自然结果,而不是追逐的目标。

当我们把“赚钱”换成“修心”,把“竞争”换成“利他”,会发现财富就像春天的溪流,自然而然地流淌过来。

我们古人的智慧,其实是可以应用在现实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层面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