桂发祥中期业绩再现亏损: 百年老字号遭遇转型之困

  • 2025-07-22 00:33:03
  • 757

时隔两年,“麻花第一股”桂发祥(002820.SZ)中期业绩再现亏损。这一消息引发了市场对这家百年老字号未来发展前景的广泛关注。

公司近期公布的业绩预告显示,预计公司今年上半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亏损额约为300万-500万元。这一数据背后,反映的是这家传统食品企业在新时代下面临的转型阵痛。

拉长时间线,这是继2024年净利润腰斩后,公司再次陷入业绩低谷。作为拥有近百年历史的“麻花第一股”,桂发祥正面临消费需求疲软、渠道转型承压、产品结构单一等多重挑战。

业绩转亏,二季度或成拖累

针对上半年业绩亏损,桂发祥在预告中解释有三点主要原因。

其一是市场需求端的持续疲软。受公司产品属性影响,主要目标消费群体需求不足,营业收入同比下降。具体来看,直营渠道整体客流量、客单价均呈现下滑趋势,这一现象在天津本地市场尤为明显。经销渠道方面,由于本地市场部分景区关闭改造导致收入下滑,而新开拓市场的效益尚未显现。这种"青黄不接"的市场状况直接影响了企业的产销平衡。销量下降导致产量降低,进而使得分摊的固定制造费用提升,单位成本增加,整体毛利率下降。

其二是渠道拓展带来的成本压力。公司加快拓展全国市场,电商渠道收入虽然增长,但相应的运营服务费、推广费等同比大幅增长。同时,在旅游景区、交通枢纽及大型展会的广告投入同比增加。值得注意的是,公司还新增了购置及新建办公楼折旧费用、信息化系统服务费及摊销等费用同比增长。

其三是投资收益的减少。上半年,公司利用暂时闲置自有资金购买理财产品的金额同比减少,取得投资收益同比下降。同时,银行存款和利率有所降低,导致利息收入降低。虽然这部分非经常性损益对企业基本面影响有限,但在主营业务承压的情况下,进一步放大了业绩下滑的幅度。

事实上,在今年一季度时,桂发祥的业绩已经大幅下滑,但还没达到如此惨淡的程度。数据显示,桂发祥今年前三个月,营业收入同比微降8.76%,归属净利润同比下滑64.46%至664.5万元,扣非净利润同比下滑65.13%至630.1万元。虽然利润"腰斩",但仍保持盈利状态。据此可以简单计算得知,公司在二季度的亏损规模大约在1000万至1200万左右。对照桂发祥近十年业绩,公司仅在疫情期间的2020年及2022年出现过如此大规模的亏损。这表明当前面临的困境可能比疫情期间更为严峻。

重营销轻研发,业绩承压

桂发祥始创于1927年,总部位于天津,以"桂发祥十八街麻花"这一中华老字号品牌闻名全国。作为天津传统特色食品的龙头企业,公司主营业务涵盖传统特色休闲食品的研发、生产和销售,其中麻花类产品是其核心业务。

桂发祥2024年年报显示,公司营收高度依赖麻花产品,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.96亿元,其中麻花品类占比达65.91%。这种单一的产品结构在消费多元化的今天显得尤为脆弱。从销售渠道来看,公司以直营模式为主,62家直营店中有61家集中在天津地区,区域集中度高达98%。值得注意的是,自2024年起,其直营店面平效分别下降了11.71%。

近年来,由于桂发祥产品结构单一,区域集中度也较高,叠加消费需求疲软,公司面临前所未有的经营挑战。为应对困境,桂发祥采取了加大营销投入的策略。数据显示,公司销售费用持续攀升,从2022年的1.08亿元增加至2024年的1.53亿元,两年间增幅达41.7%。与此同时,研发费用却从517.4万压缩至175.1万元,降幅高达66.2%。这种失衡的资源分配,反映出企业在短期业绩压力下的战略选择。

对此,鹿客岛科技创始人卢克林分析认为,桂发祥作为非遗麻花的代表,虽然有一定的文化符号优势,但在当前休闲食品行业同质化竞争激烈的背景下,仅靠文化符号难以持续吸引消费者。公司近年来尝试通过联名、IP营销等手段吸引年轻消费者,包括与知名动漫IP合作推出限定款产品,在社交媒体开展营销活动等,但效果尚未显现。这反映出公司在产品创新和营销策略上仍需加强。研发投入压缩,可能导致产品创新滞后于消费趋势,如低糖、短保、即食化等新兴需求。

近年来,国内休闲零食行业呈现快速扩张态势,市场规模持续增长,但同质化竞争日益明显。消费升级趋势下,健康化、个性化产品需求显著提升,低糖、短保、功能性零食等细分品类增长迅速。与此同时,线上渠道占比不断提高,社交电商、直播带货等新零售模式加速渗透,传统渠道面临转型压力。行业整体呈现出多元化、碎片化的发展特征,品牌间的竞争已从单纯的价格战转向产品创新和消费体验的比拼。

桂发祥作为百年老字号,如今正站在发展的十字路口。一方面要守住传统工艺和文化底蕴这一"根",另一方面又要积极拥抱变化,适应新的消费环境和市场竞争。这是一场传统与现代的对话,也是守正与创新的平衡。这场转型不仅关乎一个企业的生存发展,也是中国传统老字号在新时代背景下转型升级的典型案例,其经验和教训都值得业界深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