雷军预判了库克所有的预判? 苹果iPhone 17破发, 黄牛还能赚到钱吗?

  • 2025-09-21 22:08:40
  • 715

小米下一代旗舰机,紧跟苹果iPhone17系列,本以为还有“小米16”,没想到直接跳过了,改名“小米17”!这是“玩针对”吗?其实,雷军预判了库克所有的预判,iPhone17系列破发只是开始,未来还将面临更大的挑战,尤其在中国市场。

雷军也没有藏着掖着,直接暴露了小米的野心,他表示,改名17就是为了全面对标iPhone,目的不要太明确了。但从15直接跳到17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,要没有点真东西,最后被“打”脸就惨了。

说实话,小米在这个时候官宣,也是相当冒险的行为。外界将雷军的这个动作视为极具挑战性的战略发布。毕竟现在最火、最热的就是苹果iPhone 17,又正值iPhone17系列首销的火热期。雷军选择在苹果声势的高点发起正面竞争,要是没有做好万全的准备和深远的考量,那就太胡闹了。

首先,咱们先来看看iPhone17系列究竟为何会比上一代获得更多好评。这一代iPhone备受好评的主要原因就在于,果粉觉得库克终于不再挤牙膏了,相较于前几代的“创新乏力”,这一代有了明显的改变,至少在外观设计上,终于不再是复制粘贴了。尤其iPhone17 Air、iPhone17 Pro系列的外观还是有很大变化的。

同时,iPhone17标准版则是这一代最大的“黑马”,也是果粉意料之外的惊喜。除了补齐前几代没有120Hz高刷的短板外,还给了3000nits峰值亮度、256GB存储起步,后置双摄也升级为了4800万像素,该有的都有,但价格呢?则维持不变,消费者要的不就是“加量不加价”吗?这一决策为iPhone17系列赢得了很好的口碑。

此外,iPhone17 Pro系列则继续在影像上堆料,强者恒强。如果对手机影像,尤其摄影效果有高追求的专业人士,实话实说,4800万像素后置三摄的iPhone17 Pro系列,远比2亿像素的安卓旗舰机要强得多。

至于iPhone17 Air,尽管受限于eSIM,但不得不承认,这款手机确实薄,而且颜值也在线,除了电池续航小了点,只有一颗摄像头,价格贵一点,也没啥了。但可以确定的是,这款机型并不适合中国市场,追求极致的轻薄和高颜值,中国消费者有更好的选择。

看到这里,你或许就能明白,雷军为何在这个时候对苹果发起正面挑战了吧?尽管iPhone 17系列很火爆、首销日多平台迅速断货,但有一个残酷的现实就是,苹果手机的长板、短板都很明显,而iPhone17系列有创新,但仅限于和自己比,如果放在全行业,那就没啥优势了。所以消费者对iPhone17系列的冲动只是暂时的,上头感觉稍纵即逝,一旦冷静下来,很可能就会去iPhone17系列祛魅了,更多的消费者会选择等待小米17和华为Mate80系列发布后,再做决定,这就让苹果很被动了,这也是iPhone17系列破发的主要原因。

其实库克的压力也很大,并没有表面上看起来那么轻松和自信。毕竟苹果代工转移到印度等地后,苹果所面对的困难还是挺大的。比如塔塔代工的iPhone良品率只有50%、供应链压力骤增、成本增加、中国市场销量下滑等等,iPhone17系列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苹果的“背水之战”。

正是在这样复杂的竞争环境中,小米选择了“高端复对标”。这并非小米首次喊出“对标苹果”。2022年底,雷军就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这个目标,且开启了高端化战略。本以为雷军太乐观了,但随后苹果因产品策略失准、创新乏力陷入增长瓶颈,甚至在2024年初罕见官方降价,都给小米提供了机会。

如今,iPhone17系列的破发,再次让果粉和黄牛的心凉得透透的。现在有一种说法是,支持苹果就是冤大头。积极参与首发的消费者却遭遇“背刺”,价格一下子就跌了近千元,这还怎么玩?别说黄牛赚不到钱,消费者都不敢冲了。很显然,苹果已经失去了对高端旗舰机市场的“定价权”。

最后,小米17能否真正撼动iPhone 17?答案尚未可知。但可以确定的是,国产手机与苹果的这场高端对决,已进入更深层次的、全方位的竞争阶段。而最终受益的,将是拥有更多选择权和更优价格的消费者。